沈学仁 官方网站

http://shenxueren.zxart.cn/

沈学仁

沈学仁

粉丝:154446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沈学仁 1941年6月生,山东潍坊人。早年受教于吴作人、刘海粟、李苦禅等老一辈艺术家。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联合国国际交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兼收并览 自辟户庭 ——评沈学仁先生写意花鸟画艺术

  中国花鸟画是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就一门学问来说,花鸟画可谓博大精深。中国花鸟画有一个丰富而完整的发展历史,很多杰出的画家为谱写这部历史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使得这部历史愈显伟大与雄浑。正因为中国花鸟画有着这样辉煌的成就,遂使后人的跋涉变得越发艰难。学花鸟画者欲达到貌似程度并非难事,若如欲取得一定成就则非穷其终生所不能为之。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难度与高度,所以才吸引了无数富有挑战精神的画家奋勇前行,以至今天仍有源源不断的挑战者加入到这个逶迤绵长的队列中来。这正是中国花鸟绘画艺术永恒的魅力。沈学仁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中国花鸟画家。在花鸟画创作领域,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长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为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观沈学仁先生的艺术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其突出成就在于他一贯主张的三个融合方面。这三个融合分别是:大、小写意花鸟画的融合、院体画和文人画的融合以及中西融合。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历来有大、小写意之分。所谓小写意,偏重于写实。虽然一方面以写意为主,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与工笔绘画亦存在着某些联系。小写意有“工整”的特性,同时它更加突出“写意”的特点。写意不以统幅勾线为主,而是强调被表现对象的团块和块面结构,传统艺术理论一般称之为“没骨”。

  小写意是介乎于大写意和工笔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性质上说,小写意更类似中国书法的行书。大写意则纯以墨色为表现形式,不拘泥于被描绘客观对象的细节,而是抓住最能反映对象本质的特征,予以高度简练的概括,以最简洁的形象因素把对象的精神特质表达出来,重在追求神似。如果将小写意比同中国书法的行书,则大写意可视为中国书法中的草书。沈学仁先生提倡的第一个融合就是大、小写意的融合。沈学仁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对客观对象采取了写实的态度,没有大写意般的极度概括。他所表现的动物和植物均体现出相对工整的写实态度。将沈学仁先生在作品中所刻画的形象与八大山人的处理方式比较,即可见出沈学仁先生在小写意方面所下的功夫。与之同时,沈学仁先生则追求大写意绘画所强调的神韵和笔意。这两者的结合,使得沈学仁先生的花鸟画看上去张弛有度、工写自如,显示出非常独特的精致与理性。在《春满人间》和《自然得天趣》等作品中,对于藤条或柳枝的表现,都可看出小写意的方法和意蕴。尤其在《自然得天趣》这幅作品中的柳枝采用了简洁的双勾技法,虽然行笔草草,但又隐含了双勾的意味,很具代表性地体现出小写意的美学特征。在整合大、小写意花鸟绘画的过程中,沈学仁先生创作的作品形成了寓:正刁:写、写中带工和繁简相融的独到的审美特点。一般来说,大写意是极具夸张和抽象的特点,忽略很多细节,直追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沈学仁先生在作品中展现出他高超的中国绘画的抽象技能,高度凝练的笔墨精准地抓住了被描绘对象的神情和气象。无论是活泼可爱的禽鸟,还是充满勃勃生机的枝II十,在表现形式上既层次丰富,又详略得当,既忠实于客观对象,又高度简练,给人以崭新的审美感受。

  沈学仁先生倡导的第二个融合是院体画和文人画的融合。在我国唐代,中央政权己设侍诏、供奉等职位,至五代时,西蜀、南唐则设置了画院。院体画一般是指以宋代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和后来的宫廷画家所绘制的工整、细致风格的绘画作品。

  这类作品的服务对象是以帝王为代表的皇亲显贵阶层,所以其画风华丽细腻。从绘画本体规律上看,院体画讲究法度,注重写实,用笔设色、工整细致,构图严谨,画面效果高贵富丽、恬静雅致。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所谓“黄家富贵”就是指证的院体画特征。文人画最先由北宋苏轼提出,他称之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则冠以“文人之画”。后世理论用以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绘制的画作。文入画是对立于院体画的概念。近代陈衡恪认为“文入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对文人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论述。文入画讲究“性灵”或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注重笔墨情趣,不重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作品的格调。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写意绘画的技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沈学仁先生力求在美学意义上将院体画和文入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绘画形态进行融合,开拓出新时代的画风。一方面,沈学仁先生投入了巨量的精力研习花鸟画基本功,对花鸟画的法度和画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用笔、用墨上非常精心,完全没有文入画不求形似、但求“逸笔草草”以至于有“欺世”之嫌的粗疏习气。沈学仁先生自幼习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师从吴作人、刘海粟和李苦禅诸名家,苦修绘画基本功,不断提高绘画技法,与不求形似的文人画家有了很大区别。但是,沈学仁先生并没有满足于绘画技法层面的研习和取得的成绩,而是将着眼点放在了“技进于道”的提高上。文入画强调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是绘画创作的最高要求,这个标准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沈学仁先生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沈学仁先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世界,在社会实践中求得了真正的学问。同时,沈学仁先生对书法的钻研也成为他提高自己学养的重要途径。在书法领域的造诣直接影响到了沈学仁先生的绘画。文人画注重笔墨趣味,而离开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笔墨趣味就无从谈起。所以,一个不懂书法的画家,或者没有很高书法水平的画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是走不远的。沈学仁先生深谙此理,苦修书法。他的书法一如他的绘画,展示出温润、灵透和适度的美学风范。从此而言,沈学仁先生在融合院体画和文人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注重法度,精于画,理,苦习画技,同时,又能超脱技术层面的束缚,追求绘画作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最终实现了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一体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学仁先生就赴海外求学。在长达20余年的海外学习和创作生涯中,沈学仁先生开阔眼界,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艺术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促使沈学仁先生开始思考他所实践的第三个融合,即中西艺术精神的融合。沈学仁先生受到西方艺术对光和色表现观念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绘画中积极引进这个因素,并充分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光色观念。在沈学仁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光、色的中国式处理方式。他的很多作品能让观众感到光和影的存在。无论是画面中的植物,还是那些可爱的小鸭子或麻雀,都让人感受到光影的透彻感。在保持中国绘画简捷的用色传统的前提下,沈学仁先生在用色方面突出了色彩的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他的画面效果看上去富有生命的力量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沈学仁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富有朝气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沈学仁先生所提倡并实践的三个融合,涵盖了对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传统的钻研和发展,最终达到了一个高度的统一,从而形成了沈学仁先生在花鸟画创作方面所展示出来的自家风貌。(作者郭晓川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美术评论家)